—記青海油田實驗中學陽關博物館2019研學活動
初一年級全體師生在王維雕像前合影
初二年級全體師生在張騫銅像前合影
前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經歷是最好的學習,研學是最美的相遇。經過精心準備,6月12日、13日,青海油田實驗中學初一、初二年紀全體師生走進陽關博物館,開展了一次豐富生動、別開生面的研學活動。
組織有序
清晨,同學們懷揣著滿滿的期待,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有序進入陽關博物館,開始了為期一天的研學活動。
為了讓師生們獲得更好的體驗,陽關博物館的講解員從青海油田實驗中學出發之始就全程陪同,一路上為師生們介紹行程、講解敦煌的相關知識。
開營儀式
開營儀式上,青海油田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畢建文同志及青海油田實驗中學校長楊晉發表致辭,對本次研學活動給予了厚望。
參觀博物館展廳
學生們參觀了兩關漢塞廳、絲綢之路廳,講解員們為同學們詳細講解了漢唐歷史文化、陽關玉門關的歷史作用、絲路文化。同學們聚精會神的聆聽,有的拿出紙筆飛快的記錄,有的則用相機拍攝了文物簡介知識。
驗牒出關
同學們在都尉府門前學習漢代禮儀
領取通關文牒
等待驗牒出關
驗牒出關,鎮守關城的將軍對過關的同學進行提問,不同的問題、未知的懲罰,讓同學們既緊張又興奮。
回答錯誤者接受杖刑、戴枷鎖深蹲起、俯臥撐等花樣懲罰,老師們也不能幸免。
成功通關的師生們在王維雕像前合影
同學們在陽關驛體驗推石磨、獨輪車、古井打水等古代生產工具。
徒步遺址區
一步一步向陽關烽燧遺址前進
行走在陽關棧道上,緬懷陽關故址“古董灘”的滄海桑田。
參觀陽關烽燧遺址,了解古代是如何發現敵情、傳遞信號的。
鉆木取火
研學老師為同學們講解鉆木取火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體驗鉆木取火,拉弓、壓石,同學們分工明確,齊心協力開始取火。
考驗肺活量的時候到了,鉆出火星的同學們用嘴吹氣,幫助火絨燃燒。
熊熊燃燒的火焰是同學們不懈努力的勞動成果
小心翼翼的護送火苗前往烽火臺
火苗成功送達烽火臺,師生們共同引燃稻草,放狼煙
為了讓火燃燒的更旺、煙霧更濃,師生們徒手抓驢糞也不在話下。
從“摩擦生煙”、“火種濺落”到“吹燃火絨”,鉆木取火項目的每一個環節都讓同學們興奮不已,每一組燃燒的火苗都贏得在場同學和老師的陣陣掌聲。
陶器鉆孔
研學老師講解陶器鉆孔的用途及操作方法
同學們每人一套陀螺鉆工具,1片瓦塊,方便的工具加上有趣的使用方式,使孩子們興趣盎然,雖然大汗淋漓,卻樂此不疲,鉆了一個又一個孔,有的同學忘我的體驗,把桌子鉆通都渾然不覺;有的同學還把自己鉆過孔的陶片向研學老師申請帶走,留作紀念。
百步穿楊
在仿古兵營,同學們彎弓射箭,不亦樂乎
摹制拓片
研學老師為同學們講解摹制拓片的流程及技巧
潮紙、敲打、撲墨~摹制拓片的程序繁瑣,考驗人的定力,同學們耐心細致的操作著每一個步驟。
男同學們也絲毫不見急躁,有條不紊的按流程進行制作。
講解員在同學們完成的作品上蓋章留念
同學們的作品都很成功
閉營儀式
閉營儀式上,全體師生舉起右拳宣誓:“學習傳統文化、開啟智慧人生”“為自己安家,為父母立命” “我們一定要做好時代的接班人”!實驗中學陽關研學活動在朗朗的宣誓聲中結束。
研學心聲
●楊晉校長:青海油田實驗中學初一、初二年級全體師生來到陽關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此行受益匪淺,感謝陽關博物館全體員工的精心安排和組織。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孩子們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走出校門,來到陽關博物館,不僅領略了古絲綢之路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且領略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色,我相信通過本次研學能夠更加堅定孩子們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
●唐儒道主任:這次的研學很圓滿成功,感謝陽關博物館領導和員工的精心組織,孩子們通過研學活動收獲了很多,大家都特別喜歡。
●何老師:讓孩子們更加了解了生活,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野外生存能力,而且培養了孩子們的吃苦精神。
●馬老師:現在的學生只知道一味的學習,學校舉辦此次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一些樂趣,又讓學生學到了一些課堂之外的知識,像鉆木取火這種歷史當中出現的人類智慧結晶,如今能讓學生親身感受一下,非常好。
●尹老師:讓學生們體驗到了生活,了解了古代文化知識,鉆木取火主要考驗了學生們的團隊精神,通過互幫互助才能最終取火成功。
●曹老師:對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
●吳老師:此次的研學活動讓孩子們在體驗中獲得了很多知識,比起在課堂上講理論,讓孩子們去動手實踐更有意義一點,雖然他們是在敦煌長大的,但是有些學生對周邊的景點、歷史、傳統手工藝可能不是很了解,通過這次陽關研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們切身感受一下這些知識,對他們主動了解敦煌的歷史文化有一定的幫助,鉆木取火對學生們的體力、耐力、耐心都是很大的挑戰。
●彭老師:孩子們能夠親身體驗鉆木取火、陶器鉆孔、摹制拓片這些從來沒有見過的項目,非常好。
●趙老師:感謝陽關博物館為我們學校提供這樣的研學平臺,孩子們過的很充實,對這些研學項目都非常感興趣,非常的投入,在研學的過程中他們也學到了很多知識,我們期望下一次的陽關之行。
●尹康雁:今天的研學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陶器鉆孔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平衡、勻速,才能鉆出很多孔,涉及了平衡性、離心率的知識點,在射箭的時候姿勢很重要,弓要拉滿一點才能射的很遠,鉆木取火則考驗了同學們的同心協力,如果只是拉弓的兩個人使勁,而上面壓石頭的人沒有壓好,煙就出不來,所以配合很重要。
●魏蓉:此次研學活動我們體驗了多種項目,射箭加強了我的臂力,鉆木取火讓我體會到團結精神十分的重要,以后在學習中要是遇到困難,我也會及時請教身邊的同學,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學習成績。
●羅朝云:陶器鉆孔剛開始的時候需要一定的技巧,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保持勻速轉動,這樣才能更快的鉆透瓦片,保證效率。
●薛雅琪:非常的充實,歡樂比較多,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印象最深的就是鉆木取火,我們在前面幾次都沒有堅持下來,所以失敗了,后面通過不斷的努力,一直堅持到最后,最終成功取得了火種。
●張西子:雖然今天的天氣不是很好,但是同學們的興致依然很高,我覺得今天的活動非常有意思,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摹制拓片,第一次的時候我有點急躁,做的不是很成功,第二次的時候我吸取經驗,細心了一點,做的就比第一次要好,這項體驗讓我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操之過急。
●高瑋軒:這次的研學有很多有趣的小活動,讓我知道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次活動對我受益匪淺,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陶器打孔,非常的寓教于樂。
教育是生命對生命的喚醒,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交融,教育是人類文明的薪火相傳。本次研學活動,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知識,還增強了學生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此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研學促成長,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