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迎著秋日的暖陽,青海油田第一小學五年級150余名師生踏上了“品敦煌文化 展陽關雄風”秋季研學的旅程,留下了滿滿的收獲。
此次研學活動由青海油田教育管理中心、青海油田第一小學組織開展,旨在傳承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通過聽、看、參與、體驗、感受,全方位了解絲綢之路文化、敦煌文化、邊塞邊關文化,學習古人不怕困難、勇往直前、開拓進取、勇于擔當的精神。
學生們懷揣著好奇、 激動的心情抵達景區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英勇威武的將士迎風而立,慷慨激昂的致辭響徹云霄,全體學生在張騫廣場宣誓:學習傳統文化,開啟智慧人生,做自主自理自強的陽光少年。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拉開了帷幕。
開營
各班級集體合影
跟隨研學老師的步伐,學生們參觀了兩關漢塞廳和絲綢之路廳,了解了兩關長城、絲綢之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歷史地位、歷史文化內涵,更深層次地感受到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國自古以來被稱為“衣冠上國,禮義之邦”。學生們來到陽關都尉府,跟隨研學老師學習漢代禮儀,建立中華傳統禮儀觀念,在生活中做一個知書達禮的人。隨后,學生們領取了屬于自己的通關文牒,知道了原來“關照、多多關照”的日常用語來自于通關文牒。
領取通關文牒
陽關關城重兵把守,守關將士對過往人員嚴加盤查,遇到回答不出問題者便處以杖刑、深蹲起等懲罰,面對出關考驗,學生們既忐忑又興奮,互動中加深了所學知識的記憶。
驗牒出關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睂W生們在王維廣場吟誦這首千古名詩,感懷詩人的離愁別緒。
詩詞吟唱
學生們在陽關遺址區近觀陽關烽燧,遠眺古董灘,身臨其境的領略陽關深厚凝重的歷史文化、雄渾壯闊的自然風光。
敦煌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于世。學生們在陽關講堂里體驗了泥版畫制作,此次臨摹的是莫高窟第249窟狩獵圖局部,在一筆一劃的勾勒描繪中,一只只鵝侯羚生動的躍然泥版之上,學生們通過此項研學加深了對敦煌文化藝術的感受,領略了千年敦煌石窟壁畫的獨特魅力。
敦煌書畫院付立宏老師為學生們講解壁畫臨摹的流程、技巧,學生們認真聆聽。
學生們制作泥版畫
完成作品的學生合影留念
作品展示
烽火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大。想要點燃烽火首先要鉆木取火,學生們4人一組,有的壓石,有的拉弓,互相加油鼓勁,在堅持不懈的團隊合作中順利取得火種,完成了烽火傳遞的任務。
鉆木取火
鉆孔和磨制技術可上溯至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骨角器制作,鉆孔技術的發明,有力的促進了復合工具的發展??粗勇葶@在自己手中旋轉起來,學生們直呼“好玩”。
陶器鉆孔
充實而精彩的一天過去了,學生們在張騫銅像下集體合影記錄這難忘的旅程。一天的研學活動中,學生們通過體驗陽關壯別感知了絲綢之路文化;通過臨摹敦煌壁畫感知了敦煌文化藝術;通過參與詩詞吟誦、烽火傳遞感知了邊塞邊關文化;通過品嘗農家特色餐感知了鄉村世界!學生們在活動過程中掌握了知識、鍛煉了能力、磨練了意志。
研學的經歷是短暫的,但是,研學活動中的收獲必將長久留在學生們的記憶中,成為他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