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出土文物中有屯戍吏卒及當地居民使用過的生活用品 400 余件,包括銅削刀、銅頂針、銅針、陶紡輪、釵、燈、碗、陽關磚、黃羊套、錢幣、酒水囊、帶鉤、銅鏡、研磨器、石磨、陶俑、陶罐、陶灶、陶倉、儲水罌、瑪瑙珠玉環和石制棋子等。
在古董灘和東古董灘,地表見有大量碎磚塊,也出土過很多完整磚塊,被稱為“陽關磚”。陽關磚顏色深灰,質地細膩,堅硬如石,敲擊有金屬聲??勺龀幣_,稱“陽關硯”。
館藏一塊漢—魏晉時期的天馬紋模印磚(YB01612),是陽關地區典型的歷史文化標志。唐代杜佑《通典》引三國朱應《扶南異物志》曰,“大宛馬有肉角數寸”,為神馬“瑞象”之一。這塊長方形泥質薄型磚上所模印的天馬,額正中生犄角,與文獻記載頗為相符。但這其實是秦漢時馬頭用“金鑁方釳”套插鬃鬣、雉尾的誤襲訛傳。此磚只見于敦煌,與史書記載的漢武帝伐大宛取天馬事,以及懸泉漢簡所載昭帝時朝廷派專使赴陽關迎接大宛所貢天馬之事不無關系。
陽關地區出土的生活用陶器大都為泥質灰陶,系就地取材燒制而成。其中有一種漢—魏晉時期專用的儲水罌(如 YB01621),最大的可儲存十石水。
漢—魏晉時期的陶倉(YB00039),作倉囷狀,并列三間,囷墻上方各有通風氣孔,頂部原應有人字坡等形的屋蓋,已佚,代表了西北地區小型倉儲的形象。陽關地區元山子、古董灘、東古董灘等多處遺址,散落有大量陶片和各時代的錢幣等,說明古代陽關地區曾有眾多人口長期居住,繁衍生息。
陽關地區出土黃羊套(YB00089 ∕ YB00090)是用當地生長的芨芨草繩纏成圓圈,內側插滿尖竹簽,呈向心狀,草圈拴重物,置于地面小洞口。這種黃羊套很有地方特色,反映了在古代亦農亦牧的陽關地區,百姓和守邊士卒的狩獵活動。
陽關去西域道路上一座殘破烽燧旁發現的一副古代嬰兒棺 (YB01638),奩葬簡陋,很可能是駐燧戍卒家屬夭折嬰兒的棺殮。
陽關地區出土的唐代圓形石質黑白圍棋子 (YB01602),均為手工磨制,雙面中凸,周邊銳棱。這種特產作為貢品,早已見于史籍?!对涂たh圖志》載:“沙州貢賦:開元貢野馬皮、石膏、棊子石、 羊角?!薄缎绿茣?? 地理志》亦云:“沙州敦煌郡……土貢碁子、黃礬、石膏?!痹诙鼗褪弑诋嬛猩杏卸嗵幈憩F古代圍棋的畫面。
館藏漢代的連弧星象紋鏡(YB01104)、三國時期的螭龍云水紋銅鏡(YB01770)、魏晉時期的長宜子孫鏡(YB01105)和唐代的仙山神人銅鏡(YB01356)等,代表了漢唐時期銅鏡的流行演變過程。
館藏數量眾多的車馬配飾以及魏晉至唐代的琉璃珠飾、紅珊瑚、琥珀、煤精石和玉珠等,是絲綢之路上來往行旅、客商、使者的歷史遺物,其中不乏具有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配飾紋樣和造型,代表了絲綢之路經濟文化交流的頻繁。
銅匜(yí)
YB01503 上 秦漢 徑 16.5 厘米,高 7.5 厘米
YB01504 下 戰國 徑 13 厘米,高 7 厘米
二件,為盛注水器,瓠形。YB01503,敞口斂腹平底,有鴨嘴形流。YB01504 敞口,鼓腹較深,圜底,圓形流,后部環耳。
三足銅盆 漢
YB01498 口徑 16.5 厘米,高 7.5 厘米
水器。 敞口折沿,淺平底,三獸足,可以加溫。
竹節柱鐵燈 魏晉
YB01330 高 17 厘米,盤徑 13 厘米
鐵質,圓燈盤較淺,直壁,口沿有挑捻鐵釘,竹枝柱柄有節,喇叭形盤足,鑄造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