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遺址。陽關與玉門關齊名,是漢武帝開辟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從史籍來看,這兩個關是漢敦煌郡龍勒縣西境南北相望的兩個關隘,自古以來分得很清。P.5034《沙州圖經卷第五》載:“陽關,東西廿步,南北廿七步。右,在縣(指壽昌縣)西十里。今見破壞,基趾(址)見存,西通古于闐等南路。以在玉門關南,號曰陽關?!边@段文字告訴我們:一、陽關關址不大,按給出的尺寸折合公制計算,面積1353平方米;二、陽關在唐壽昌城西十里。這一記載出自敦煌本地人之手,應比另一種說法即“六里”的說法可信;三、《圖經》撰于武周時期,當時陽關已經“破壞”,只存“基址”,此后進一步破壞,以至于湮沒無聞,不見于晚唐五代的地志,甚至還衍生出與玉門關混為一談的訛誤;四、陽關是敦煌通往西域南路的門戶;五、陽關之名源自它在玉門關之南。
關于陽關故址的位置所在,學者中素有紅山口和古董灘之說,古董灘說又有古董灘、古董灘西和“石棺材”附近之分。說在紅山口者,依據山川險峻,但了無遺址可證;以為在古董灘或古董灘西者,見有瓦礫、陶片、箭鏃、五銖等遺物之大面積分布;以為在古董灘西者,又有大面積建筑遺址可見。但與唐人記載陽關關城甚狹小局限實況不合,也與陽關在無鹵澗源頭東北之說不合?!笆撞摹备浇f雖然符合《圖經》的有關記載,但除石料一塊外,別無他物為證??磥碇挥猩钊胩讲榘l掘,方可最后定論。